立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遵循青年大学生发展客观规律,打破课程思政教育中教师、课程孤军作战、联系松懈、协同不足等现象,借助人工智能新兴信息技术,完善课程思政育人生态(如图1所示)。
图1课程思政育人生态构建
(1)构建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。基于新兴通信与信息技术构建校家政企社育人共同体,为不同育人主体搭建桥梁,协同完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,形成需求共商、课程共建、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深度合作、共同发展的协同育人机制,确保协同育人真正落地。
(2)形成凸显特色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。根据学科特点,挖掘潜藏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,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线上和线下课程资源。借助“人工智能+”教学理念、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智能化教学环境,开发自主探究式课程思政教学方法,升级课程思政教学资源,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结构,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。
(3)提高“人工智能+”课程思政师资队伍育人能力。利用“人工智能+”便捷的技术手段,面向骨干教师开展提纲挈领式网络培训,针对不同专业教师开展化整为零的分专题“线上+线下”式培训。采用校本培训的形式,帮助每位教师找出自身“人工智能+”课程思政实践中的问题与不足,为其定制可操作性强个性化素养提升方案。
(4)动态感知并持续优化思政育人效果。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学生网络数据,将其与传统线下学习数据融合,分析学生综合状态与育人效果关联关系,动态感知学生状态,动态规划学习路径方案;爬取课程思政相关资源信息,挖掘碎片化资源关联关系,建立资源推荐模型;借助强化学习方法,动态感知学生状态,推荐适合的资源和方式。
(5)优化完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体系。主观方面通过互联网平台或线下调研,专业课教师、辅导员以及班主任周期性、随机性地开展评价;客观方面利用智慧校园收集教育大数据,时刻关注学生在网络和生活中的相关动向。通过整合形成评价结论,综合展开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。
为实现上述成果,本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。
(1)创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,打破校家政企社和校际育人孤岛;
(2)打造智慧升级、动态革新的专业课程思政生态;
(3)形成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方案,有针对地设计和实施激励方案;
(4)挖掘学生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相关状态特征,设计匹配状态的最佳学习方案;
(5)完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体系,获得全面有效的评价结果。